闽南地区 团圆饭是重头戏 在闽南地区大年三十俗称“年兜”,又叫“围炉”。这天,远在异乡的游子,不论交通是否便捷,不论是否远在异国,他们也会争取赶回家乡“围炉”。闽南有句谚语:“清明(或冬至)不回家无祖,年兜不回家无某(妻)。”不管平时如何忙碌,年终时一家老小聚在一起吃顿满系团圆情结的饭才是重头大戏。

东北 初一初二不扫地 东北人认为大年初一、初二这两天是不可以扫地的,如果在这两天扫地就会将好运气、财气扫走。所以只有等着到了初三才可以扫地。 吃硬币饺子 大家都知道,北方人大年三十是要吃饺子的,而东北人在包饺子时只会在几个饺子里包上硬币(现在主要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),谁吃到了这样特别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。 团圆 东北人过春节讲究“团圆”。他们会在除夕当天全家一起祭祖,焚香秉烛、广陈供品,依尊卑长幼,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,表示辞岁。随后,举行家宴,长辈们坐了上首,晚辈们团团而坐,取“阖家团圆”之意。 饭果必要丰富,让人有充实感,预示来年丰衣足食,事业兴旺。吃完家宴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,待午夜鞭炮声响之后,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,供上素馅水饺,迎接诸神下界。然后晚辈向长辈拜年,长辈向晚辈发红包,最后,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,谓之“团圆饺子”。真是哪哪都要团团圆圆~

陕西 蒸花馍 从农历小年开始,陕西关中的各家各户就开始制作花馍了,各种造型的花馍代表着陕西人民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愿望。中间夹着枣子、旁边捏着小花的馍叫‘献爷馍’,用来祭祀祖先;捏着各种造型的叫“娃娃馍”,是长辈给晚辈回礼时所用…… 耍社火 在关中人们有“小初一、大十五”的说法。除了各种灯展外,还有一个重要的项目就是“社火表演”。“社火”起源于宋元,普及与明清、盛行于民国。人们通过耍社火,看社火来诉说一年的丰收喜悦,比群众的精神士气,祈求祝愿来年风调雨顺,人民幸福,国泰民安。

安徽地区 第一道菜是鸡!最后一道菜是鱼 皖南的绩溪是“徽菜之乡”,当地传统称为“十碗八”,就是十个热菜、八个冷碟。每道菜都有特别的寓意,讲究也非常多。“十碗”中第一道上的必须是鸡,而且是清炖整鸡,鸡头要对着家长,寓意大吉大利。最后一道上红烧鱼,也要是整鱼,寓意年年有余。

广东 送大橘 广东人过新年,最讲究大吉大利,而“吉”在粤语里和“橘”同音,所以广东人在春节特别喜欢橘子。家里要摆一盆橘子树,水果要吃橘子,贺年时长辈会给晚辈柑橘。 特别是在潮汕,每家每户出门拜年前,都会带上一大包橘子,每走一户亲戚,就要送上大橘,无论多少,一定要是复数,然后说一些祝福的话。落座后,亲戚会以潮汕功夫茶招待,临走时,回送大橘,以表示对对方的美好祝愿。 同时在正月,每个人都要看紧自己的口袋,切忌让别人掏,被人掏口袋,意味着这一年要被“掏空”。 逛花市 春节逛花市的风俗,在广东尤为昌盛。花市,老广州叫“花街”,粤语说“唔行花街唔算过年”,就是说不逛花市不算过年。花街最旺就是年三十晚,买些花、柑(与金谐音)、橘(与吉谐音)回家过春节是每年必不可少的,把万紫千红带回家中,寓意一年花开富贵,万紫千红,大吉大利。

返回 顶部